新闻资讯
您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 新闻资讯
您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新闻资讯

宋代官窑釉面特征

宋代官窑釉面特征

发布时间:2025-02-05 21:54:42

1. 市场上带有“官”字款的瓷器多为赝品,实际上,宋代官窑瓷器并不带“官”字款。这是因为宋代官窑瓷器多为单色釉,且仅供皇家使用,因此没有“官”款是一般规律。

2. 北宋官窑器通常采用正烧法,多见平直圈足露胎,也有部分满釉裏足用支钉支烧。这些支钉呈圆形小米粒状,数量不等,有3、4、5、6枚,既有单数也有双数,与汝窑的芝麻粒状不同。

3. 北宋官窑瓷器施釉较厚,釉质精细,釉面光润,呈现乳浊状,有玉质感。由于烧造温度稍高于汝窑,釉面的玻璃质感也相对较强。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,也有粉青、翠青和月白等多种。釉面上都有较稀疏的开片,开片呈浅黄色,是该窑口独有特征。

4. 为了使釉面成色美观,胎釉结合更牢固,在施釉前,常在胎骨上先刷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。刷护胎釉的器物,烧成后底足露胎处显酱黑色,口沿处因流釉呈现浅紫色,即所谓的“紫口铁足”。

鉴别方法如下:

- 釉质的差异: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,酥光宝晕,有玉质感。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,密集如史料“聚沫攒珠”之述。釉色以粉青、天青、炒米黄等色为多。雍正仿品釉层较薄,气泡小而疏,釉表多数透明光亮而欠润泽。釉色以豆青、灰蓝、月白为多,有的甚至接近亮白。

- 纹片的差异: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两种,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,有的纹痕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,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,故有“牛毛纹”之称。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,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。纹痕颜色以鳝血、鱼籽黄、墨色、油灰居多,鳝血者为上品。雍正仿品以小开片居多,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,未见有牛毛纹者。纹痕颜色比较单调,基本为黑色或浅灰。

- 胎色的差异: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(紫灰),色深,故称“黑胎”,其著名的“紫口铁足”特征的形成,完全是由于胎穗中好色所致。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,胎色为白色、灰白色和浅灰色,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。

- 底足的差异: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,前者器底有支钉痕,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,足部修胎比较粗糙,底部无款识。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,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。

本站热点

热点tag标签